孟津:着力培育“五朵金花一枝奇葩”_河南
会盟荷花节的帷幕还没有落下,孟津县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8月19日,来自宝岛台湾的“大陆寻根朝圣团”一行32人来到“华夏文明肇始地”孟津龙马负图寺,寻根溯源,探寻华夏文明。
孟津旅游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孟津已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408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2%和20%。
近年来,作为有着4000年文明史的历史名县,洛阳孟津发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项目、品牌、服务等带动下,着力培育平乐牡丹画、王铎故居、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小浪底风景区和唐三彩产业这“五朵金花一枝奇葩”,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挖掘文化“富矿” 开拓旅游市场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在这里,见到55岁的农民牡丹画家赵珍时,她正俯身面向桌上铺开的宣纸,手中拿着蘸满颜料的画笔,笔下一朵娇艳的牡丹已然成形。
“像赵珍这样将锄头换成画笔、把画牡丹当成职业的,平乐村有近千人。全村年创牡丹画13万幅,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随行的孟津县委常委、副县长崔益铭告诉,孟津不懈地挖掘文化“富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2011年7月,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到孟津调研时强调:孟津要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平乐村、王铎故居、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小浪底风景区“五朵金花”,提高孟津的形象、品位和档次。孟津县委、县*府在谋划2012年文化建设时,孟津县委书记吉振华提出:培育“五朵金花一枝奇葩”,把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县”和“文化强县”列入孟津“十二五”发展规划。
“五朵金花一枝奇葩”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平乐牡丹画雍容艳丽、王铎书法艺术出神入化,与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河小浪底和仿古唐三彩工艺等交相辉映。*河祈福大典、小浪底观瀑节、平乐全国农民画展等重大节会活动亮点频现,吸引众多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品文化。
为了拉长旅游链条,孟津正加快建设一批星级宾馆、家庭宾馆,大力发展以横水卤肉、平乐水席、铁谢羊肉汤为代表的餐饮名店。在小浪底风景区,举办商务会议、增加水上运动、娱乐、拓展训练等关联产业;在龙马负图寺内开展易学研究、养生教育;建立旅游商品市场,做好平乐牡丹画、朝阳唐三彩的开发、营销等,推动孟津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实施项目建设 助推产业升级
面对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打造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孟津县正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举全县之力,培育“五朵金花一枝奇葩”——
平乐村因农民牡丹画而闻名,洛阳鼎润实业有限公司斥资3亿元建设的“洛阳汉魏风情园”项目,包括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鼎润旅游文化产业园、汉魏文化演绎园、千亩风情牡丹园等园区。它东倚汉魏故城大遗址,南邻祖庭白马寺,将逐步形成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演绎、文化产品交易、餐饮服务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王铎故居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景区投入1050万元实施了改造提升工程。被誉为“华夏文明肇始地”的龙马负图寺,加快实施内部提升改造工程,在景区内布置主题展览,将伏羲对人类的八大功绩以实物形式进行再现,恢复历史盛景,以打造全球华人寻根问祖圣地。汉光武帝陵已与刘氏后裔签订了总投资10亿元的合作开发协议,来丰富景区观赏内容,将“布衣皇帝”刘秀的故事进行充分发掘、包装和展示,提高景区的档次和品位。
五朵金花竞芬芳、一枝奇葩始绽放,这是洛阳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支撑。吉振华自信地说:“孟津的文化‘软实力’正转化为经济崛起的‘硬支撑’,‘五朵金花一枝奇葩’将助推孟津实现‘福民强县’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