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咱们从前的老中医,是怎么看顽固失眠的。
失眠看似是一个简单而普遍的病,但能治,并不代表真的会治!小徒弟,使蛮劲。老师傅,使巧劲。这就是差距。
先来看一个案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35岁。啥毛病啊?就是晚上睡不着觉,头晕失眠两个月。头晕厉害的时候,看啥都是转圈的,走路需要人扶。而且呢,整个胆子特别小,容易受惊吓。胆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不敢过马路。哪怕是绿灯了,人行道上可以走了,她也害怕,不敢过去。
另外,她当时容易口渴,但是饮水不多。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她的丈夫就是一名医师。当时,她丈夫就给她开方子。养阴安神的药,补气养血的药,都尝试过,不好使。
这咋办?患者丈夫束手无策,就只好另寻高人。找的是谁呢?是当时著名的临床家,伍炳彩前辈。伍炳彩前辈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教育家,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
患者丈夫说了,这是一个疑难病症,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用药无效。常规的中医疗法,也不顶用。现在,只能期望伍炳彩老先生化腐朽为神奇。
刻诊,患者脉沉而细弦,尺脉更沉。舌红苔白。面色隐隐发红。细问得知,患者平时小便短黄,有热感。大便则偏干,嘴巴里头有一点黏糊糊的感觉。
了解到这些以后,伍炳彩前辈提笔书方一首,只有区区七味药。但见——
猪苓、茯苓、滑石、泽泻、阿胶、夜交藤、酸枣仁。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这个方子,患者丈夫看了以后,觉得莫名奇妙。
但是结果如何呢?患者服用以后,首先觉得小便转长,色转清,偶尔有灼热感,和之前比实在是好太多。另外,心悸、失眠、头晕等感觉随之减轻。
这时候,原方不变,续投一周。这一次,进一步好转。
就这样,这小方子,患者前后服用一个多月,终于诸症消失,睡眠完全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吧,这个人的问题,在于顽固失眠。
通过辩证,不难发现,她属于肾阴不足,肾水没办法上济心火,导致心阴心阳失衡了。心阴不足,心阳偏亢,患者的失眠,就愈发顽固。
但问题是,患者丈夫曾用过滋养阴血安神之品,为啥不好使呢?
这就说明,造成患者肾阴不足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亏少,而是另有其因。
什么因素导致患者肾阴不足呢?你看,患者小便不利,短黄而热,嘴巴里头平时还黏糊糊的。这说明什么啊?说明患者体内有湿热。湿热蕴于下焦,这才耗伤了肾阴啊!
到这里,我们就都明白了。患者的问题,是下焦湿热蕴积,耗伤肾阴,进而导致心肾阴虚、心肾不交。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清利下焦的湿热。因此,伍炳彩老前辈的用方:
猪苓、茯苓——用于利水。滑石——清湿热,利小便。泽泻——清热利水。这些药物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利小便,把患者体内的湿热排出去。
当然,如此利水,恐怕伤阴。所以,用阿胶来滋养阴血。
在这个基础上,加夜交藤和酸枣仁来安神助眠,用于治标。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其中运用到了一张古方——猪苓汤,源于《伤寒论》,基本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这个方子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养阴清热。主治,是水热互结伤阴证。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表面看,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导致失眠。但是根子,却是下焦湿热伤阴。
如果不把这个根子拔出,一般的安神助眠之法就不能起效。伍炳彩老先生的妙处,就妙在看到了这一层本质,巧用猪苓汤,打开了影响患者睡眠的关键枷锁。这种辨证的功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写到这里,我不仅感慨:像这样好的老中医的经验,我们确实应该多传播,多学习了。说实话,这种辨证和用药水平的中医人,正变得越来越少。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抓紧一切时间多吸取,多涉猎,才能完整而准确地,继承国医绝学的光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