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农业学大寨”运动已经结束几十年了,尽管对这次运动的评价不一,但是这次运动对抚宁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时期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改造了一批基本农田,奠定了后来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唐山劳动日报》年5月28日头版头条
做大上农业的促进派
----中共抚宁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学大寨赶昔阳改天换地的调查
燕山深处长城脚下的抚宁县,到处呈现着一派鼓劲学大寨、跃步赶昔阳的生气勃勃的动人景象。中共抚宁县委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抓纲带目,努力做大上农业的促进派,带领全县人民苦干实干,在短时间内使全县的生产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个县水利建设的步伐最引人注目,可以说是“两步并作一步走”。按照计划,一九七三年的水利建设任务,他们在前三个月就已经完成了,一九七四年水利建设的仗,在今年四月份就已打响。一九七三年的头三个月,他们修了各种小型水库、小塘坝四十三座,工程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一倍多;打大口井一千一百七十六眼,是去年同期的四点五倍;打井一千零一十九眼,相当于去年同期三倍半;搞了各种引水上山工程七百三十九处,是去年同期的七倍半,相当于一九七一年以前二十年的总和。随着水利建设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平地改土。今年头三个月全县共平整土地十万亩,新修梯田五万亩,增加了水浇地面积十万亩,其中包括山地园田化三万多亩。水浇地由过去的每人半亩多增加到一点二亩。生产条件的改变,也促进了种植革命,许多土地已由过去一年种一茬改种两茬三茬。今年的夏收作物由去年的十三万亩增加到三十万亩,加上间混套作,复种指数已达到百分之一百六十。这些都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抚宁县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呢?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得到了回答。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早在一九五七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抚宁县粮食产量就上了《纲要》。当时县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主要成员都深入基层,边参加劳动,边搞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大办农业的经验,把群众中迸发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引导到扎扎实实政造生产条件上来,把一部分被人称为“三跑田”的山坡丘陵地改造成为“三保田”。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县的粮食产量,从原来亩产不足三百斤,一跃突破了四百斤。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这个县在改变生产条件上一直没有多大进展,粮食产量也一直在《纲要》边上晃上晃下。
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抚宁县建立新县委机构,与县革命委员会分设。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群众学大寨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起来。新县委在一九七○年建立以后,带领群众学大寨赶昔阳的决心很大,他们带着行李,深入基层,认真总结和推广群众中大办农业的经验,把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焕发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及时引导到改天换地的斗争中来。这一年,全县修了十三万六千亩梯田,打了五百多眼大口井,搞了三百多处引水上山工程,增加了十多万亩水浇地,使全县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跨过“黄河”。去年,在多年罕见的干旱下,全县粮食亩产仍然上了《纲要》。
年10月23日县委书记强华在全县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经过批修整风,抚宁县广大人民群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的要求更加迫切。大干快干、多为革命作贡献的动人事例不断涌现。深河公社的小毛义庄,是个只有二十三户人家、四十名整半劳力的小山村,大队党支部在批修整风中洗刷了唯心精神,带领群众大干苦干,一年多动土一万七千多方,筑起一条长一百五十米,宽四十米,高五米的拦洪大坝,修成了一座容水十五万多方的水库,使全村三百亩地包括三分之一的山地实现了水利化。马家峪公社的后明山大队每人只有半亩山地。在批修整风中,全村三个生产队拧成一股劲,决心向河滩要地,他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仅用七十七天的时间,动用沙石十万多方,修了两道高两米、宽五米、总长一千三百多米的沙石大坝。又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从三里以外的地方取土,在大坝两侧垫土五尺多厚,造出了一百多亩梯田。这些地在一九七二年第一次种植,亩产超过六百斤。
年10月26日县革委会向唐山地区革委会提交的召开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的总结报告。
县委书记董静华(年11月至年7月在任)以身作则,亲自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曹各寨大队修建梯田《人民日报》年12月10日第2版
县委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当前大好形势,深深体会到:大上农业的问题,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路线。特别是经过批修整风,群众中的革命积极性焕发出来了,迫切要求改变生产条件,改造抚宁的山河。作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必须认清这种形势,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头,抓住时机,不断提出新课题,作革命的促进派。
运用典型推动全面
县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又分析了全县的生产形势。他们认为:要大上农业,改变抚宁生产面貌,除继续加紧平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外,必须狠抓占全县耕地百分之六十三的山地丘陵这个主要矛盾,大力改变山区生产条件,尽快地改变山区低产的局面。于是,他们重新安排部署了工作。决定在今春头三个月,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重点打好治水改土的仗。为此,他们紧紧抓住了三个山地和丘陵的典型单位:一个是苦干三年学大寨,自力更生引水上山,使百分之八十的山地实现水利化,山上打出千斤粮的狮子庄大队。一个是山地面积大、人口多的穷队寨里庄。这个大队没有资金自己筹,不懂技术干中学,在今春两个多月之内搞了十二处总长一千五百米的玻璃管引水上山工程,使九百五十亩山地实现了梯田水利化,有六百五十亩山地达到了园田畦播一年能种两茬。第三个是后进变先进的北寨大队。这个大队在批修整风中,干部克服了保守思想,带领群众大干,从今年二月底开始,只用了二十一天的时间,就修了梯田五百亩,复修梯田九百亩,搞了六套总长四百五十米的玻璃管道引水上山工程,修了九百米长的盘山渠道,还在山上修了个大蓄水池,使一千八百亩梯田实现了水利化。县委及时在这三个单位召开各种现场会,用典型批驳了那种山地不能创高产、条件差不能大上快上、后进队不能大上快上的错误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看到:这些典型单位的变化,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等”和“靠”就能办得到的,根本问题是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三个典型一经推开,一个外学大寨、何横城,內学狮子庄、寨里庄、北寨大队的群众运动迅速在全县兴起。下平山公社的下平山大队,过去由于干部有保守思想,忽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七次搞水都没有搞成。通过学习这些先迸队的经验,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他们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半个的月之内就搞了四处引水上山的工程,修了二百五十米长的盘山渠道,把二百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天马山下的战马王大队,学习先进队,苦干两个来月,打大口井四眼,截潜流一处,还修了一里多长的盘山渠,实现了丘陵变梯田,山地种两茬。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为了把改变生产条件,促使农业大上这个仗继续深入地打下去,县委还从县、区、社各直属单位中抽出了三分之二的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农业第一线的工作。县委常委除留一名在机关主持工作外,都到第一线,一方面继续组织群众深入开展批修整风,促进大上农业,一方面不断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学何横城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
狮子庄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大口井
因势利导组织竞赛
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抚宁县委因势利导,适时把群众的干劲和智慧充分组织到学大察、学何横城这个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来。
从去冬今春以来,抚宁县不少社队自动地开展起比学赶帮的竞赛活动。县委认为,这是把干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更好地组织起来,持久地坚持下去,不断发展大好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他们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这一环,把全县划分为一百七十六个竞赛片,其中县划三个竞赛片,工委(区)划十八个竞赛片,公社划一百五十五个竞赛片,在全县普遍开展起以大办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参加竞赛活动的有二十二万多人,到处是一派鼓干劲,争上游,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的新气象。不仅赛出了干劲,更赛出了高尚的风格。例如在当前“一抗三保”斗争中,大新寨公社狮子庄大队一度感到水源不足,在它上游的寨里庄大队马上引水支援;当寨里庄也感到水源紧张时,上游的大队又立即支援寨里庄。吕良峪公社的大杨各庄大队,看到庙岭沟大队春播期间人力和畜力紧巴,就不失时机地抽出两副套具相助;庙岭沟大队知道大杨各庄浇麦缺水时,就立即用自己水库里的水大力支援。这种互赛互帮,团结协作夺丰收的新风尚,在抚宁的好多地方已经蔚然成风。
年修建的滑石后水库大坝
滑石后水库风景
《抚宁县水利志》滑石后水库简介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高潮中,这县县委从工作实践中,不光是发动群众大刀阔斧地干,同时还教育社队干部和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扎扎实实地干,不图虚名,注重实效,严格做到:“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极大地保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做到这一点,县委在抽调三分之二的干部到农业第一线之后,又从县委机关抽出二十多名干部组成调查组,由县委领导同志带领深入基层,一个公社一个公社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解剖麻雀”的办法,指导面上的工作,推动全县学大寨、学何横城的群众运动更健康地向前发展。前一段,他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的单位由于骄傲自满思想作怪,在成绩面前忘乎所以,以致有的增产措施没有及时落实。调查组从检查批修整风的开展情况入手,帮助有关社队端正路线,提高认识,反骄破满,把增产措施逐项地落到了实处。社员群众对此非常满意,干劲越来越足。县委还经常把点上的情况和经验,及时向全县各区社介绍,促使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切实解决问题,使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
来源:话说抚宁
原标题:《网络文明?传承
抚宁励志奋斗故事:年5月28日《唐山劳动日报》:抚宁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学大寨赶昔阳改天换地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