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咨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货架上的避孕套,已经拯救了五千万条生命
TUhjnbcbe - 2025/5/6 17:04:00
                            

原创徐子铭丁香医生收录于话题#避孕套1#HIV1#艾滋病1#两性1

明天是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我们在后台曾收到过很多灵魂提问,其中常见问题之一是:

「既然戴套也有一定的意外怀孕概率,那为什么还提倡戴?」

长期以来,由于总是被当成计生用品推广,又与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避孕套受到了很大误解。太多人为了「爽」、显示忠诚,或者对其避孕效果不信任而不戴。

这么想就错了。

为什么要戴套?因为避孕套值得推荐的功能,从来不只是避孕。

不然,它早就已经在短效、长期、皮埋、结扎、宫内节育器种种更「靠谱」的避孕药具夹攻之下,接近退出历史舞台,不可能还在每个便利店的货架上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可以叫它的另一个名字:安全套。

给每一只小套套背书的,是被它拯救过的五千万条人命。

■DEPTH

套套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的?

避孕套之所以中文叫「避孕」套,因为一开始发明它确实是为了避孕。

用「套」的操作来避孕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早在古埃及就可能诞生了。千百年来人类都是直接取材,例如鱼鳔、羊肠等天然的「套状物」。直到年,人类发明出硫化橡胶,十多年后的年,我们就有了第一只男用橡胶避孕套。

那是跟自行车内胎差不多厚的玩意儿,非一次性,涂满滑石粉,用完把液体倒倒,洗洗接着用;有些还需要系带(用法请自行脑补)。

年,动物材质避孕套和它的说明书

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没人打心眼儿里爱戴套。但总有些时候,必须戴。

20世纪前期的经济大萧条是避孕套的第一波推手,因为生孩子更赔钱。

到了二战期间,各国军队性病泛滥,就算想尽办法消灭性交易也没用。仅年一年,欧洲战区美军就新增性病患者名。

这时,避孕套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套套绝非最有效或体验最好的避孕手段,但它是唯一能显著降低几乎所有性传播疾病风险的避孕措施。

戴套的习惯在战后广为普及,就算年代有了避孕药,套套也长期稳居最常用的避孕手段第二名。但现代避孕套真正走上便利店的货柜,在西方也不过四五十年的事情。

它之所以能够进超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艾滋病,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推广。

■DEPTH

一只小套套,一个大救星

避孕套对性病(STI)普遍能够提供基本的防护作用。

在2型单纯疱疹高发的地区,在四分之一的性行为中用套,就可以降低女性92%的风险;对性工作者的群体研究显示,用套频率提高20%,淋病的感染率会下降62%,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下降26%;

当用套率接近百分之百,总的性病感染率会减少超过一半。另外,避孕套也展示了良好的对HPV的预防效果。

但套套最大的用武之地还不是这些一般性病,而是艾滋病。年,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首次被报道。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它能性传播,而且安全套对其非常有效。

其实,HIV通过性传播的能力远远低于通过血液。性传播中,最危险的肛交被插入方,感染风险也只有万分之,阴道性交导致感染的风险更是低于万分之十。

图片来源:丁香园论坛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3]

这个暴露风险可能低得有些反直觉。为什么?

因为它不是通过实验,而是根据患者自行报告的统计分析得出来的。而且,这是单次的概率,如果跟感染者多次进行无保护性爱,风险也会显著上升。

社会生活中,性行为的发生频次可比输血高太多了,因此HIV通过性传播的范围很广,基本传染数(R0)在非洲有些国家可以大到4.5——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四个半健康人。所以,性传播在全球造成了HIV感染者中的大多数(约占总数的80%)。

「单次接触」有很多变量,如性爱时长、基础疾病、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粘膜破损等。比如说,双方一旦出现皮肤或黏膜破损,风险会立刻升高。

而避孕套既能隔绝体液中的病毒,又能防止蹭破,对于防艾来说简直不要更理想了。

■DEPTH

使用避孕套

就是在让世界变得更好

除开禁欲(难以实现),没有能百分之百地事前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手段。但现有的很多手段都能显著降低风险,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要降低HIV在人群中的性传播风险,主要有四个方法:

——割包皮

——戴套

——HIV感染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根据U=U原则,感染者若通过抗病毒治疗,体内持续检测不到病毒,也可以认为没有性传播病毒的能力。这一原理经过了科学性检验,并获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认可)

——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

暴露前预防是在高危性行为发生之前,使用PrEP药物进行预防,成功率超过90%。割包皮,根据乌干达的试验、南非和肯尼亚的流调数据,也能降低近60%的异性性交暴露风险。

而避孕套,对于性行为总体而言,防止HIV感染的成功率超过80%,正确使用更能达到98%~99%。

这四种方法中,最便宜简便的真就是成本几毛钱的小套套。不大力推广它还能咋办?

从80年代起,欧美各国不但鼓励厂家打防病口径的广告、往全民级商超铺货,还将巨量避孕套作为国际援助品送到世界各地,让全球套套销量连续十年飞速增长。

不过谣言总是伴随着科学而至。就算在「避孕套防艾」这种研究了三十年、结论确凿的领域,也长期徘徊着几个老谣:

■DEPTH

谣言1避孕套上有杀精剂,能破坏女性阴道的自我保护屏障,反而升高HIV感染风险

真相是,大部分避孕套都不含杀精剂,含这个成分的必须在包装上标出。

不过确有研究显示,杀精剂壬苯醇醚-9(Nonoxynol-9)可能影响女性阴道的自我保护。而往避孕套上使用非常规的润滑剂(如凡士林)、催情剂、杀精剂等,可能会使乳胶变脆弱,增加破套风险。

购买和使用时,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DEPTH

谣言2避孕套非常容易破/脱落,因而没有什么效果

很多文章会引用一个数据:即便用了避孕套,女子意外怀孕的概率也高达2%。这个数字没错,但它不是「一次」的概率,而是「一年」的概率。研究者找了很多有规律性生活并且自称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女性,持续跟踪一年,发现她们意外怀孕的频率是2%。

这种统计方式已经把所有的可能性——包括破套、掉套、不正确使用,乃至摘套和高估戴套次数都考虑进去了。

也就是说,现实中,一百个戴套的女生稳定「啪啪」一年,也只有两个可能意外怀孕。做个除法来看,戴套的单次意外风险不超过万分之几。

套套避孕和防HIV原理相同,都靠「挡」。合格的避孕套在没有过期、型号合适、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破裂与掉落的概率极低。

■DEPTH

谣言3乳胶材质的孔洞大于HIV病毒的尺寸,病毒能透过来

很多人做过实验,发现即便是HIV、乙肝等比乳胶孔洞更小的病毒,也透不过避孕套。

乳胶的孔虽然比病毒大,但比水分子团小。病毒自己不长腿,是随液体跨越屏障的,液体过不去,病毒自然也过不去。

如果乳胶过敏,丁腈、聚氨酯和聚异戊二烯的套套效果也差不多。只有动物纤维避孕套(比较少见)可能挡不住HIV。

另外,所谓「液体避孕套」其实是一种用于女性阴道的杀精凝胶,虽然有一定除菌效果,但无法提供常规套套的物理防护,也无证据证明它能挡住艾滋病和性病。

一些文章会说「避孕套」与「安全套」是不同的,前者只能避孕,「安全套」才能防病。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国家标准上两者完全是一回事。

在聊起避孕话题的文章中,我们总会收到过各种跟「戴不戴」有关的问题——吃了短效/长效/做了皮埋、安全期、已经结扎/上环、肛/口/皮肤、两人都是第一次……

现在统一回复:只要对方是人,那就戴;除非夫妻或固定性伴之间,经过传染病排查,知根知底。仅自己使用的性物品可自便。

因为套套的主要优势点本来就不是避孕,而是安全。即便都是第一次,也可能有非性病通过性行为传播,如乙肝。

当谣言被科学各个击破,还有什么理由不戴套吗?

但世界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DEPTH

未来:

一个对避孕套感到疲劳的世界?

中国人认识避孕套的步伐,比西方社会慢了半拍。

在我国,整个20世纪,避孕套都被当成计生用品由国家发放,几乎不能合法零售,产量也不大。这种国家经营直到年才正式取消,避孕套由市场推着,慢慢走进千家万户。

就在十多年前,中国顶尖高校的大学生们还在抵制安全套进校园。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直到年,中国适龄人口的避孕套使用率仍然只有4.9%,但套套市场规模在逐年上升,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接纳。

与此同时,西方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大家对避孕套腻了。

HIV感染的全球增速从年左右开始放缓,避孕套也就像疫情过后的口罩一样,开始被人嫌弃。厂商也不再继续打「防病」牌,转而开始主打新潮和有趣的品牌形象。

这种趋势在与男性发生关系的男性中尤为突出,并且可能跟这个群体HIV感染率的逆势上升存在相关性。轻视什么,都别轻视套套的作用。

套套拯救过多少条性命?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会宣称,从年代起,安全套在全球避免了万例HIV感染——这个数字或许还是低估。

例如泰国政府从年起全国推广避孕套,打那以后,性病感染下降了95%以上。性病与艾滋病同为性传播疾病,可以推知,该国的艾滋病也应该跟着大大减少。

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称,从年到年,避孕套推广计划已在泰国预防了超过万例艾滋病毒感染。

这还只是一个国家。

下次再在超市货架上见到这个功德无量的小东西,对它表示敬意最好的方式就是:

记得戴。

拓展阅读

合作专家陈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前项目官员

科学审核林逸骁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师

策划徐子铭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YouTube

参考文献

[1]Hatcher,RobertAnthony;M.D,AnitaL.Nelson().ContraceptiveTechnology.ArdentMedia.pp.–.ISBN9.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09-18.

[2]Wilkinson,David,etal.Nonoxynol-9spermicideforpreventionofvaginallyacquiredHIVandother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includingmorethanwomen.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2.10():-.

[3]Patel,Pragna,etal.Estimatingper-actHIVtransmissionrisk:asystematicreview.AIDS(London,England)28.10():.

[4]Holmes,KingK.,RuthLevine,andMarciaWeaver.Effectivenessofcondomsinpreventing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Bulle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82():-.

[6]Winer,RachelL.,etal.Condomuseandtheriskofgenitalhumanpapillomavirusinfectioninyoungwomen.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5():-.

[7]

1
查看完整版本: 货架上的避孕套,已经拯救了五千万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