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护肤品,总是查出违禁品丨有毒消费品社会热点大串联原创ToxicsFreeCorps无毒先锋收录于话题#无毒选购8个内容
有毒消费品社会热点大串联
看看近期都发生了哪些事件
又到月末,锋小馗带您回顾本月有毒消费品社会热点,为您的消费权益及健康出份力!同时,奉上“无毒”科普及建议,助您有效规避风险。
—食品药物—
10月25日
网购减肥药含违禁成分[1]
上个月,上海才破获一起有毒减肥类食品案件,违禁成分为西布曲明。这一回,江苏再“接力”。
据央视报道,主人公小王网购了一款减肥胶囊,服用一段时间后不仅没瘦下来,反而陆续出现心慌、恶心、头晕等各种不适症状,随即向有关部门举报该产品。
经调查,该减肥药包装上无生产地址、生产企业和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检测成分后还发现其中含有违禁品西布曲明。长期服用西布曲明可能引起心血管病,造成心梗、脑卒中。
其实,早在年,国家就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此类有毒物质。可惜,十年已过,此类违禁成分依然在市场上“横行”侵害消费者。
锋小馗温馨提示:作为消费者未能有“透视眼”,一眼望到产品是否含有毒成分,但若遇到“三无产品”,定要避而远之。
10月28日
监管局检出茶叶高毒农药超标[2]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查出3个批次茶叶产品水胺硫磷残留超标,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
水胺硫磷是哪位?
锋小馗在这给您简单介绍一下。
水胺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对螨类害虫和人类都具有极高的毒害作用。
人类口服后很可能立即发病,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胸闷,重则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口吐白沫[3]。
随着农药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用量的增加和回收系统不完善,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农作物和水源进入食物链,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10月18日-19日
多批次加工食品被检出禁用药物[4][5]
前有农产品杀虫剂超标,后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本月食品界真是不让人省心。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甘肃省多批次蜂蜜产品被检出禁用药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属于抗菌类药物,部分蜂农会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使用,防止蜜蜂患病。
对蜜蜂有疗愈作用的诺氟沙星,对人类可能起相反作用。
长期大量摄入诺氟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胃肠道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刺激症状以及皮肤损害等等[6]。
—儿童用品—
10月18日
国家药监局:“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7]
近日,药监局首次提出,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与食品有关图案,随后也发布《“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进行科普。
不仅没有科学依据及规范的检测标准能证明儿童化妆品“可食用”“安全无毒”,它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不少儿童彩妆都被检测出滑石粉,这种粉末能吸收油脂、水分和异味,并减少摩擦,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类化妆品中。
研究表明,滑石粉含有石棉,可能和卵巢癌存在关联,家长们可要当心。
—个人护理—
10月28日
监管部门抽检发现不合格祛痘产品批次[8]
年10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包括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于年7月至年9月公布的关于祛痘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结果显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不合格祛痘产品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31项,主要包括违规添加禁用物质(如激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如汞、砷)以及卫生指标不合格。
抽检中多次出现不合格的甲硝唑、氧氟沙星、氯霉素均属于抗生素类。
虽然这些抗生素短期内有一定的祛痘、抗炎效果,但其后果可谓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长期使用添加抗生素的化妆品,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糜烂、脱屑、渗出、瘙痒、灼热。
另外,滥用抗生素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能成为未来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生活用品—
10月7日
央视曝光保温杯重金属超标[9]
天气转凉,随身带着保温杯嘬一口热水,本以为是养生美滋滋,谁知道可能“毒”从口入。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从市面上购买了50款保温杯,其中竟有19个样品被检测出重金属锰含量超标。
这类保温杯就如同“添毒器”——热水进,“毒水”出,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长期使用锰超标的保温杯,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甚至带来致癌的风险。
合格的保温杯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