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咨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什么非要饿着肚子做麻醉手术连口水也不能
TUhjnbcbe - 2020/10/7 23:46:00
1

第二天要手术,医生就会告诉你今天晚上12点后可不能再吃东西喝水哦。

为了手术安全,绝大部分人都能遵守,但如果手术排期等待时间比较长,忍饥挨饿的滋味就只有病人自己知道了。

朋友的妈妈数年前做胆结石手术,计划早上7点要进手术室,她就乖乖的9点之后就禁食水了,医院紧急接到重大车祸抢救任务,不得不等接台,真正轮到做手术的时候已是下午2点。

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没有喝水,60多岁的老母亲说:大饥荒的时候都没这么饿过……

饥饿难忍,总有个别人忍不了想偷吃。麻醉科专家提醒,这偷吃的小小一个馒头、一碗粥、一块肉……都可能带走你的生命!

许多人都不理解,手术前为何要禁食禁水呢?

按照普罗大众的一般理解,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干活。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将要接受手术时,吃饱喝足了才更有能量对抗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嘛。

2

那为什么麻醉医生们这么残忍,要让病人饿肚子做手术和麻醉呢?说来话长,先从正常情况下进食的保护机制说起。

01

一层保护机制:贲门

食管和胃之间有个连接口,称为贲门,起到闸门的作用,可以防止胃里的食物和胃酸返流回到食道和口腔。

02

二层保护机制:吞咽反射

吞咽这个动作看着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细复杂而巧妙的反射动作。在饮水或进食时,食物通过刺激咽喉,会使气管的起始端声门关闭,食物总会乖乖地通过食管进入胃,不会钻到鼻孔或者误入气管内。

03

三层保护机制:呛咳反射

即使有异物不小心进入气管,比如说喝水呛到了,健康清醒的人也会通过呛咳反射尽量将异物排出来,这是一种人体自发的保护性动作。

很多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由于这些反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常会发生吞咽障碍导致误吸,成为吸入性肺炎的高发人群。

3

而当病人一旦被麻醉后,以上三种保护性机制就会被打乱,极容易发生误吸。

首先,全身麻醉下,贲门是关闭不了的,起不到闸门的作用。所以,当人躺平后,胃内容物容易返流至食管和口腔。

其次,吞咽反射也被打乱,只要咽部有食物,就可能进入肺部。

再有,咳嗽反射被抑制,如果被食水呛到不能做出咳嗽动作将异物清理出来。

一旦发生误吸,误吸的固体液体会阻塞呼吸道,需要医生们在数分钟内进行有效地清除以免发生窒息死亡。

抢救之后,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仍然非常高,不但需要进入ICU继续治疗,甚至可能发生肺部感染而死亡,吸入性肺炎的死亡率高达25%左右。

因此,禁食禁饮是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否则,将会被医生停止当次手术!

对于普外科来说,如果进行胃肠道手术,术前吃东西还有一个额外的风险:增加感染几率。

你可以直观的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做肠道手术,病人入手术室前进流食,推进手术室开腹,切开肠子之后腹腔器官被牛肉汤泡着……这场面何其壮观。

4

最新的麻醉禁食指南建议,简单点说,就是禁食禁饮的「2-4-6-8」原则:

2

麻醉手术前2小时可饮用少量清饮料,总量要控制在5毫升/公斤体重(或总量毫升)以内。

清饮料是指清水、碳酸饮料、糖水、清茶和黑咖啡(不加奶),也包括没有渣的果汁。值得注意的是,含酒精的液体、牛奶及配方奶,不属于清饮料。

4

婴幼儿最后一次进食母乳是手术麻醉前4小时,牛奶、配方奶则是6小时。

6

轻食,就是不含脂肪和肉类的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面条、馒头、米饭等,需在手术前至少6小时停止进食。

8

不易消化的普通食物,主要是指肉类和油炸类食物,它们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质比较高,在胃内停留时间比较长,至少禁食8小时。

5

其实如果病人吃了东西又一定要手术的话,医生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例如胃肠减压,改为非全麻手术,麻醉用药、方法的调整(例如无肌松麻醉、食管阻塞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并非绝对安全,医生会用另外一个简单直接又绝对安全的方法:推迟手术。

当然急诊手术是无法推迟的,实际上上述方法的应用正是为了预防急诊手术病人误吸的。

当病人因为“老子就喝了一小口粥咋就非得推迟手术”而心塞的时候,记住,大夫比你还心塞:咋就非得喝那一小口粥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非要饿着肚子做麻醉手术连口水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