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央视主持人李咏妻子、央视导演哈文发微博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从春节晚会到《非常6+1》、《幸运52》、《中国好声音》等热门综艺,李咏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记得上一次李咏出现在荧幕中时,他剪了短发,一夜之间多少网友纷纷表示之前那个“长脸长发”的男人变帅气了。
多么希望这是一条假新闻
但就在今天,各大新闻头条里都出现了李咏的名字,不是因为他又主持了新的综艺节目,而是在惋惜这个男人年仅50岁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这个消息看起来就像一条虚假新闻一样让人难以置信,但也确实为每个人敲醒了警钟。“癌”这个字真可怕!不过往往我们害怕一件事物是因为不了解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暂且收起沉重的心情,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疾病——癌!
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
我们经常说的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这病是不是得了就没得治了?先别着急疑问,让我们慢慢的捋清楚。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在兢兢业业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人体内的老细胞们在时时刻刻被年轻的细胞更替,每分钟就会有1亿个细胞被更替。但在更替的过程中,也不失有一些剑走偏锋的成员,就是肿瘤细胞。他们就像社会中偶尔会出现的不法分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时不时的给正常的细胞找找麻烦。
而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像是监察执法的警务人员,一旦发现肿瘤细胞便会就地正法,吞噬掉这些扰乱治安的不法分子。我们每个人体内都会有肿瘤细胞,但之所以肿瘤不像是感冒一样说得就得,就是因为我们敬业的免疫细胞在维持着一定的免疫平衡,良好的秩序保证了我们机体的健康。
但免疫细胞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部分漏网之鱼能够逃过免疫监视进行肆意破坏。加之肿瘤细胞虽然品行不良,但却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的“同伙”,壮大它们的黑恶势力,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我们所说的“肿瘤”。
所谓良性肿瘤是指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形成了有包膜的包块,它们生长相对缓慢,可能会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会侵袭正常的组织,也不会发生转移,手术治疗一般就可以完全切除,这就是“良性肿瘤”。当然啦,有好就有坏,还有一些肿瘤生长速度很快,具有侵袭性,能够把正常的细胞也带跑偏了,并且难治愈,预后较差,这样的肿瘤是“恶性肿瘤”,也就是今天我们讨论的对象——“癌”。
癌形成久了,部分成员不安于长期生活在自己的老窝(原发病灶),就一起红尘作伴策马奔腾,顺着血管和淋巴管去了其他的部位,展开新一轮的破坏,这就是我们说的“癌症转移”。
对癌症怎么来的我们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来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没的。目前针对癌症的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等。但可以肯定的说,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不会让人舒舒服服的把病治好,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和*副作用对身心的伤害难以想象!
很多人、很多医生都认为肿瘤癌症是身体额外长出来的,一定要开刀切掉才放心,其实大错特错!
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他表示,除非已病入膏肓,病人和医生又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否则,癌症不是绝症。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
1.癌症是身体长期内外失衡的结果。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常见的外在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人体的内乱,内乱包括神经内分泌因素、代谢因素等,因此,癌症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
面对癌症不要怕:
1.因为癌症是内乱,所以要恩威并施、消灭与改造并举;
2.因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所以一定要综合治疗;
3.因为癌症是慢性疾病,一定要制定持久的抗癌战略。
癌症不能一切了之,一刀下去不解决问题!
得了癌症到底怎么办?很多人都认为,消灭肿瘤当然是第一位的,人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从最初的根治性切除,到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然而种种“消灭”肿瘤的方法,并没有彻底打败癌症。
战胜癌症能不能速战速决?汤钊猷认为,现代控癌战近年,人类仍未战胜癌症,控癌是持久战。那些抱有“一刀下去”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未必正确。
消灭肿瘤的方法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都有利有弊,即使是现在热门的分子靶向治疗也不例外,它可使肿瘤明显缩小,但“皮球打得越高、反跳越高”,消灭癌症之时,也要警惕残癌“狗急跳墙”。
面对肿瘤不能用“攻”,反而用“补”!
汤钊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印象最深的是肝癌手术切除,一台手术动辄10个小时,输血几千毫升,手术后一个月内有二三成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
20世纪80年代,汤钊猷发现临床上大量病人是因为肿瘤太大而无法切除,从而没有治愈的希望,为此,汤教授研究把如何把肿瘤缩小后切除,这一研究实现了不能切除肝癌病人五年生存率零的突破。
他还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攻癌时,如果中药也用“攻”法,病人死亡更快,如果此时中药改用“补”法,化疗的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期延长。
汤钊猷说:“我自己生了病,也没有开刀”!
三十年前,汤钊猷和他的一位同事几乎同时都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
十年后,那位同事的胆囊癌变了,手术之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得知此事,不少患有胆结石的同事和朋友都赶紧去做了胆结石手术,汤钊猷却坚持不开刀,如今,他体内的石头依旧与他相安无事。
汤钊猷说,他在生活习惯上和那位患上胆囊癌的同事有三点不同:“第一,我不抽烟,他抽烟;第二,我经常运动,他不爱运动;第三,我吃蔬菜比较多,他比较喜欢吃烧烤。”
除了不抽烟、不吃烧烤,每顿饭都保证一定量的蔬菜之外,汤钊猷还坚持游泳。尽管游泳的习惯从60岁才开始养成,但今年86岁的汤院士已经坚持了20多年,如今他隔天都会游上米。
游泳也是抗癌良方!
改造机体的方法有很多,汤院士的实践证明,适度的运动,尤其是坚持游泳特别有效。给汤钊猷启发的,是他的病人。
三年前,汤钊猷在门诊中遇到一位红光满面的复诊病人,在翻阅他的病史后汤钊猷发现,这位病人于1年查出患有肝癌,经过手术切除后,可第二年就出现复发。再次切除后,于5年再度复发。无奈之下,这位病人找到汤钊猷求救,汤钊猷建议他使用干扰素,并鼓励他坚持游泳。
5年后,汤钊猷亲自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复发。患者说,这5年来,并没有使用其他方法,就是按照汤医生的嘱咐,除了定期使用干扰素之外,每天坚持游泳20到30分钟。
这位患者在汤钊猷的众多病人中并不是个例。为了找到游泳对癌症患者有益的科学依据,汤钊猷的博士生做了对照研究,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了年的权威杂志上。
研究结果证明,适度游泳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不游泳和过度游泳的患者。原因在于,适度游泳能提高体内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同样的“处方”,汤钊猷也用在了自己的老伴身上,9年前,汤钊猷的老伴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而且淋巴结已经有转移,医生给她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最先进的靶向治疗药物。没想到,老伴的身体承受不了,副反应很大,疗程还没结束只能被迫停下来。
那段时间,见老伴整天闷在病房里,心里很苦闷,汤钊猷说:“你这样下去不行,还是跟我一起去游泳,哪怕每天游50米也好。”今年,老伴快90岁了,通过坚持游泳,连心率不齐的老毛病也好多了。
不过汤教授还强调了一点,患了癌症,光靠适度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首先设法消灭肿瘤的大部分,然后通过提高自身控癌能力来控制少量的残癌。这与他主张的“消灭与改造并举”方针一脉相承。
防癌要保持“两动、两通”!
汤钊猷认为,要想预防癌症,保持人体的“两动、两通”非常重要。
“两动”就是动体与动脑,除了坚持游泳之外,他近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有关抗癌的书籍。
所谓“两通”,是指“二便通”和“血脉通”。大小便通畅似属生活小事,实则对防癌也有关联,至少大便通畅与是否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为了保持“二便通”,汤钊猷院士午饭和晚饭时都要有一碗青菜,还经常吃些维生素B1。他坚持服用丹参片已逾40年,因为丹参片不仅可以有助减少脑梗和心梗,或许也有防癌功能,因为它有助改善缺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